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本次访谈由 Brevis 创始人 Michael 与 Colin 讨论了 Brevis 项目的发展、ZK 技术在区块链中的应用及其未来潜力。Michael 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现状,特别是可验证计算的作用,并介绍了 Brevis 如何通过零知识证明(ZKProof)优化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智能合约的性能,提升用户体验。访谈还探讨了 ZK 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其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 DeFi、激励机制分发、以及永续合约交易所等创新场景。同时,Michael 分享了 Brevis 在行业中的落地应用案例,并展望了 ZK 技术的第二波发展高潮。
Michael: 大家好,我是 Michael,Brevis 的创始人。我自己的背景比较偏向研究和学术,学的是计算机科学,研究方向主要是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方面的东西。我本科和博士都是学计算机科学,过去七年,我一直在从事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创业。我之前创办了 Celer Network,如果大家用过 DeFi 的话,应该都用过我们的 Celer cBridge,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多链交互协议。我接触区块链技术的时间大概是从 2015 年左右,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里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工作。其实 Celer 最初也是得到以太坊基金会的资助才开始的。
但是,如果我们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 Uniswap 或 QuickSwap 等主流 DEX,它们却没有这个功能。最近 PancakeSwap 才刚刚推出了类似的功能。为什么去中心化交易所不能有这种功能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智能合约中,并没有办法直接计算某个用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交易量。若要将这些计算放到链上,即便是在最便宜的 Layer 2 上,计算这些交易量的手续费也可能高达 4000 美元。因此,即使区块链被称为“世界计算机”,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慢、非常昂贵、且计算能力有限的系统。
Michael: 好的。刚才我提到,Brevis 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和其他市场上的 ZK 项目相比,我们的落地做得非常扎实。其实我们在落地方面有几个比较大的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所谓的智能 DeFi。智能 DeFi 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在 Brevis 之前,DeFi 应用其实是非常简单且笨拙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 DeFi 应用中的大户,还是经验丰富的用户,或者市场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DeFi 应用提供给每个用户的体验始终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其实是非常差的。
我们对比了有 Brevis 技术支持的池子和没有的池子,发现 LP 的手续费差异高达 70%。即使是相同的池子和流动性,因有更多用户能够留在带有交易手续费减免的池子中,更多的做市商也愿意参与这些池子,从而提升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收益和用户体验。更多的用户会在这些更有效的池子中进行交易。除此之外,我们还和一些 Lending Protocol 合作。当我们看这些借贷协议时,会发现它们的借贷费率通常是一个固定值,根据供需关系来计算。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借贷协议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或急剧下降。比如发生了某个链上事件后,借贷协议池中的资金可能会迅速被借走,而过一段时间又会迅速归还。那么如何最大化这种需求呢?我们可以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分析历史数据,利用 ZK 证明来确定需求流出速度的增加。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就可以动态调整借贷费率。这使得借贷平台能够更智能地调节协议的收益比例。这个也是一个经典的应用案例,类似的应用在 Uniswap 中也同样有效。
如何激活市场?最初的解决方案通常是通过中心化系统不断发放奖励给用户。用户根据奖励去做一些操作,比如提供流动性、生成交易、提供借贷服务等。然而,这种中心化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多风险。首先,安全性问题。中心化的钱包如果被攻击,奖励分发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过去也有类似的黑客事件发生。其次是合规性问题,特别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心化系统的代币奖励发放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最后是透明性问题,用户无法确认另一个用户是否应该获得奖励,从而引发系统公平性和透明性方面的质疑。
在区块链项目中,很多时候需要让终端用户对项目有充分的认知,但目前行业中普遍的问题是,大家往往只是让用户点击一些按钮,最终用户并不清楚这个项目到底在做什么。所以我们推出 Brevis Proving Ground,它不仅是一个用户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项目。这个项目与其他的类似项目不同,除了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让用户了解 Brevis 和它的功能外,Brevis Proving Ground 的重点是激励 Brevis 的用户和社区真正使用已经在 Brevis 上实现应用的项目,比如 PancakeSwap、Uniswap、Euler、OpenEden、MetaMask、Linea 等,这些平台都在使用 Brevis 的技术,帮助用户亲身体验 Brevis 的优势。
Colin: 最后再请 Michael 聊一下您提到过与以太坊基金会和 Vitalik 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与他们的互动,是否得到过一些帮助?此外,您怎么看现在以太坊的整体运转?虽然之前可能受到一些非议,但最近因为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数字资产财库)的兴起,似乎又变得比较火爆。另一个问题是,ZK 技术一直是 Vitalik 推崇的领域,但最近 ZK 项目似乎仍然需要一些技术沉淀,短期内可能出现低潮,您怎么看现在 ZK 赛道的状态?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基于 ZK 的二层网络呢?其实是因为我们觉得单纯使用 ZK 来做一个特化的 zk EVM,做一个二层网络,与 Optimistic Rollup 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实际上 ZK 在第一波 ZK Rollup 落地后,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爆。尤其是与 Optimistic Rollup 相比, ZK Rollup 在应用推广和用户接受度上并没有带来更多的 adoption。因此我们觉得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在 Rollup 场景下,ZK 更像是一个维生素,并不是一个止痛药。
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无论在技术潮流上,还是在区块链的应用中,都有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变化。最初,区块链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转账上,许多区块链项目都致力于作为货币使用,比如比特币、莱特币等。经过一段低潮后,区块链应用迎来了第二波 — — 去中心化共识。无论是通过 Proof of Work 还是 Proof of Stake,我们看到的第二波高潮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更广泛、更通用的场景上,这也是以太坊兴起的原因。
对于 ZK 来说,第一波往往解决的是非常具体、特定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优化和迭代,最终只能解决单一场景的单一问题。但 ZK 2.0 能够做的事情是,用一个通用的 ZK 技术解决多种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比如永续交易所、DeFi、代币奖励分发、InfoFi、AI 等。这些场景的广泛应用表明,ZK 技术的通用性将带来新的用例,点燃下一波 ZK 落地的潮流。虽然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了初步的迹象,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大型的 DeFi 协议开始采用 ZK 技术,推动这一波新的应用落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最近我也和 Ethereum Foundation 的很多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以前他们对很多企业级应用关注较少,或者交流得不多,但最近的情况有所变化。DAT 就是其中的一个现象,DAT 的 adoption 以及许多其他支付相关的应用在新兴市场的采用,也为我们展示了 Ethereum 如何在这些市场中发挥作用,甚至在政府层面、国家层面的一些应用也开始出现。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是我们非常激动的一点。
Colin: Michael的分享非常详细,给大家描绘了 ZK 技术的发展脉络。虽然之前的 ZK 二层网络经历了短暂的低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 ZK 技术被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尤其是 Ethereum Foundation 在改组后对 ZK 的重视,我们看到未来它将会更加注重技术落地,而不再过度关注技术的复杂性。这些进展都为 ZK 赛道的未来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最后,也希望 Michael 和他的项目能够在 ZK 赛道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今天的播客就到这里,谢谢大家。